
美債ETF全面套牢,5月虧損11%!
你最近是不是也有這種情況?
有同學問說:「老師,我的美債ETF在賠了,越跌越深耶,是不是該賣了?」
很多人現在都差不多——
打開投資APP,滑過ETF清單,紅通通的一遍(美股是綠漲紅跌),看著心裡一堆黑人問號:「不是說美債很穩嗎?」
再點開新聞,看到美元走弱、台幣升值、美國利率方向不明,美債價格跟著動來動去。
這些變化加在一起,就是一記重拳,剛好打在你的投資帳戶上。
但老實說,我最在意的,不是你賠了多少,而是你當初買的時候,有沒有想清楚:「我買這個,是為了利息,還是想等它漲再賣掉?」
很多人買了之後就放著,不去看、不去想,連目的是什麼都沒問自己。
等帳面虧損了,才開始慌:「我現在該怎麼辦?」
所以今天我想說的,不是要你別投資,而是——
你該更清楚自己在做什麼,也要知道,什麼時候該做出選擇。
【財商補給站】
此時,身為投資人的你正在面對什麼風險?
根據《金融時報》和《經濟學人》報導,台灣人5年來總共投入730億美元到美債ETF,多數集中在20年以上長天期債券。
但這幾個月,有三個問題重重打臉了這個選擇:
1️⃣ 債券價格下跌:長天期債券對利率變化極度敏感,美國利率走勢不明,債券價格不斷震盪。
2️⃣ 台幣升值:根據經濟學人發布的「大麥克指數」,台幣被低估近60%,一旦升值,投資人就不只賠債券,還多賠匯差。
3️⃣ 美國債務風險加劇:雖然美國政府債券的還款來源無比強大,違約風險極低,但以下因素可能在特定情境下增加不確定性:
美國公共債務已超過33萬億美元,債務佔GDP比例接近100%。 持續擴大的財政赤字可能在長期內對償債能力構成壓力。
信用評級機構如穆迪(Moody’s)雖維持Aaa評級,但其負面展望顯示對美國未來的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。
美國的債務上限談判是違約風險的主要來源之一。若無法順利調整債務上限,最快今年7月就可能面臨違約風險!
這些種種狀況加起來,讓很多人5月一個月就虧了11~12%。
🧠 所以,我想問你一個關鍵問題:
你當初買美債,是為了配息過生活?
還是想等它漲一波之後賣掉?
這兩種目的是完全不同的策略。
📌 想賺利息的你,要能抱得住波動,且做好長期資金規劃;
📌 想賺價差的你,要關注利率趨勢、匯率變動、設好出場條件。
最怕的是什麼都沒想清楚,就跟風買、配息甜就下手,等帳面反轉開始虧損,才來問:「現在該賣了嗎?」
✅ 大仁老師的叮嚀
那現在怎麼辦?三件事立刻做!
1.重新檢查你的ETF持倉:是否過度集中在美債?幣別是否過於單一?
2.搞清楚你當初買的理由:是穩定收入?還是投機短賺?這會影響你怎麼處理現在的帳戶。
3.設好「進出場策略」:買的時候就該想好什麼情況下賣出、如何停利與止損。
📘 想學會更穩健的資產配置策略嗎?
未來能不能安心退休、能不能自由選擇生活方式,全都從今天的資產配置開始。
如果你曾經:
- 不知道該怎麼選ETF,只會看新聞或是聽理專告訴你該買哪支熱門商品
- 不確定自己買的是配息型還是增值型的標的
- 沒有清楚的投資目標與出場策略
- 常常在帳面虧損後慌張賣出,錯過反彈機會
記得經常回到理財醫生學院持續學習,一起為夢想加油!